作者| 高凌朗配资吧
编辑| 汪戈伐
图片来自企业网站
6月13日,第三方监测平台\"今日酒价\"数据显示,2025年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报1960元/瓶,较前日再跌20元,彻底远离2000元心理关口。
飞天茅台市场价格下跌也影响了投资者信心,13日收盘报1426.95元/股,为今年2月以来最低。白酒板块也整体走弱,、山西汾酒等品牌股价也均有下跌。
市场变化的背景包括多个层面,5月18日新修订的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规定公务接待\"不上酒\",电商平台618促销期间大量投放低价产品,加上传统消费淡季的季节性因素,共同推动了这轮价格调整。
整个市场都在调整
茅台产品线价格普遍承压,除了核心产品飞天茅台外,其他高端产品同样面临调整。茅台15年装从4750元降至4570元,茅台精品系列从高点的4500元跌至2580元左右。生肖酒系列的表现更为明显,部分产品已跌破建议零售价。
终端销售情况反映出市场的实际状况,北京地区烟酒店的回收价格已降至1940元,济南一位经销商表示:\"一个月内单瓶价格下降了151元,现在不敢大量进货。\"这种谨慎态度在经销商群体中较为普遍。
广州、深圳等地的情况类似配资吧,多位从事白酒回收的商家证实,当前2023-2025年飞天茅台回收价在1800元左右,\"较年初便宜得多,主要是现在都是卖飞天茅台的,收回来没人提货\"。
电商渠道的价格竞争更加激烈,某平台上海外版飞天茅台售价1680元,部分店铺的出口版产品价格低至1484元。
也有不少平台通过大幅补贴方式投放1499元的平价茅台,试图吸引消费者。618期间,美团宣布投放上万瓶1499元飞天茅台,开启12小时内就有超23万人预约。山姆会员店也在广州、深圳、珠海三地投放2.4万瓶官方价产品。
不同渠道的价格差异显示出市场分化趋势,传统经销商面临库存和资金压力,电商平台则通过补贴争夺市场份额,两种模式的竞争正在重塑白酒销售格局。
业内人士分析,在白酒行业中,2500元一直被视作经销商的生死线,考虑到配货成本和运营费用,飞天茅台必须卖到这个价位才能确保盈利。如今批发价跌破2000元,意味着大部分经销商已进入亏损状态。
到底谁不喝茅台了
究其原因,库存积压是当前“飞天掉价”的首要问题。根据三湘都市报的统计,茅台社会流通库存约1.2亿瓶,基酒库存26万吨可生产5.6亿瓶成品,加上年度新增产能,总库存规模达到7-8亿瓶。
这个数字意味着平均每个中国家庭可以分配到近2瓶茅台,瑞银证券也在去年7月的报告指出,2016-2023年期间销售中有14-15个月的货量成为囤积的社会库存,这种积压效应正在放大当前的调整压力。
更需要注意的是,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,年轻消费群体对白酒的接受度明显降低,传统的商务宴请和礼品消费场景在缩减。
新生代消费者对高度白酒的需求度偏低,这种趋势正在影响整个行业。更为关键的是,年轻人对酒桌文化的抵触情绪在增强配资吧,茅台董事长张德芹在股东大会上提到,有年轻人表示\"不是不爱喝白酒,而是不喜欢酒桌文化\"。
政策环境的调整也带来直接冲击,虽然公务消费在白酒企业总收入中占比已降至5%以下,但新规定的象征意义和心理影响不容忽视。
房地产、基建等相关行业的持续调整也在削弱商务消费需求。这些行业的低迷状态减少了高端白酒的消费场景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。
同时,茅台的金融投资属性正在消散,过去被视为保值增值工具的投机需求大幅下降,曾经活跃的\"黄牛党\"纷纷撤离市场。
茅台倒也不慌
面对市场挑战,贵州茅台正在多个维度调整经营策略。在产品层面,公司减少了飞天茅台的基酒产量,2024年产量5.63万吨,同比下降1.6%,同时加大系列酒的推广力度,试图通过产品结构调整维持整体收入稳定。
更为关键的是,贵州茅台已将2025年营收增长目标从15%下调至9%,这是自2016年以来首次将增长目标设定为个位数,反映出管理层对市场环境的谨慎判断。
与此同时,渠道变革也在加速推进。贵州茅台正在实施\"4+6\"渠道策略,平衡直营与经销商关系。
据市场消息,茅台直营体系已停供500毫升飞天茅台酒,部分已付款但未提货的企业客户接到省级销售公司的退款通知,显示出贵州茅台控货稳价的决心。
相比国内市场的承压,海外业务展现出不同的增长态势。2024年海外收入51.89亿元,首次突破50亿元关口。2025年一季度海外收入11.18亿元,同比增长37.51%。如果保持这个增速,全年海外市场将贡献约20亿元增量收入。
除了业务层面的调整,贵州茅台在资本运作上也有新动作。截至5月底已回购331.01万股,支付资金51亿元,这也是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注销式回购。
此外,茅台正在重新定义产品属性,在广州等地的餐饮门店推出1499元的平价茅台,要求消费者将空瓶交回回收,这种做法旨在提高开瓶率,减少投机炒作。
从历史经验看,茅台曾经历1988年、1997年、2012年三次重大调整期,最终都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。
总的来说,市场最终将根据供需关系的重新平衡来决定价格走向。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白酒行业的这轮调整期可能延续至中秋节前,整体仍将呈现\"量价承压\"格局。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。
内容沟通请联系:禾苗 15601300818 (微信同号)
更多内容请关注
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